2022年3月24日 星期四

 

道化人生的太極拳


蘇清標  


太極拳從民間走入宮廷王府融入了中華文化元素,尤其吸收了道家文化的柔性思想,並付於實踐,徹底的將人類以剛性力量及快速的功夫技擊認知及訓練模式轉換成為純柔性如水的特質運動行為,且演化成為現今普遍為世界人類養生的太極拳運動,那是時代的創舉,其影響之深,不亞於宗教的教化。太極拳的修煉,存在著宗教的情操,但無宗教的明顯框架,且融入我們的生活中,成為太極生活化了。


太極拳的運動不只運動,已轉化為一種修煉的行為,它融入了道法的修煉模式後在生活化的運動中,當參與者在參與中不知不覺的受到太極柔性思想的潛移默化,雖日用而不知,但其傳達的學習思想已無聲無息的滲透到了參與者的生命之中,而提升了生命的品質,漸漸地從太極生活化中而融入了道的元素,最終完成了道化人生的自然之中,這是中華文化的特質,無形之中滲透到了參與者生命的骨子裡。儘管在西方社會中運作,但其融入了太極拳的訓練,最終則轉化為中國人的思想而融入東方文化的意識型態。


透過太極拳的運動修煉,即可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模式,太極拳不只是太極拳,它已成為有機拳性了,且有生命演化功能的有機載體,只要參與它,你就走向了太極人生的修煉路子,且在不經意的情境下完成了太極拳的道化之路,太極拳即是道拳,經拳的形式而道化了生命,太極拳成為太極道拳,拳已具備道的涵化功能。


太極拳是太極的應用,前清時期是人間事的技擊應用。民初後才轉入以太極拳為載體的修身養性為中心。逐漸的受到文人的重視而導入學術化、科學化、運動化、醫學化、宗教化的研究而成為現代的顯學。因為它的思想核心是以道家、儒家思想為指導,逐漸的參入多元文化思考,現在又傳入西方因此又涵化了西方的元素而不斷的演化。太極拳透過人的參與而成為有機轉化,它成為有機拳種,主要原因是以柔性的思維而適應任何地域。


太極拳的觀從呼吸觀,吸氣勻勻貼背下,呼氣徐徐沉丹田,達到腹底絪蘊氣騰然,觀天根月窟有往來,達到全身通泰。而後觀身猶物入超然。進入虛靈不昧的動靜覺知,無極太極的動靜太極拳。

總之,學拳練拳教拳不外是要大家活的好,服務得好,現代我們學拳的目的是賦予傳統的新生命。修煉太極拳的生命是淡泊名利有為有守。能力和貢獻是生命中可控的部分,而成就是外來的不可控因素,練的是拳,學的是法,精誠以認個「真」,優為必據義理,遊以藝便臻超逸。


作者簡介

 作者蘇清標 1954 年2 月1 日出生。 

學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畢業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台灣師範大學博士生候選人 


師承 楊家老架太極武藝廣法一系第六代傳人鄧時海教授、現為 楊家老架太極武藝廣法一系第七代傳人 

榮獲 2015 年第22 屆中華文化藝術武藝薪傳獎 


現任 中華楊家老架太武藝師承協會 理事長世界楊太極武藝總會 創會會長、 北京大學養生文化研究中心 副主任、 世界楊太極武藝總會 榮譽理事長 


現為 楊家老架太極武藝廣法一系 薪園坐 師承長、成功大學EMBA 太極武藝指導教授、 台南新營社區大學太極武藝教授、台大醫工系師生太極拳教師、台師大運動休閒學院EMBA 太極拳教師、台灣拳頭會第二、三屆理事長 

指導武場遍佈:台灣中部、南部與東部、中國北京、福建莆田、日本、美國、法國等各區武場。 


相關著作: 

.楊家老架太極拳拳理詮釋 2. 太極拳的修煉哲學  3. 太極13 勢法  4.太極拳教材一、二、三冊 5. 太極拳述記  6. 相關論文散見<鵝湖>期刊及武術研討會等發表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articles相關文章

Hands Move LELeft and Right, Up and Down

Hands Move LELeft and Right, Up and Down In Tai Chi, the phrase "手左右上下浮沉" (the hands move left and right, up and down, floating a...